朱豪立即组建了招兵办公室,在渝城各处张贴招兵简章。
简章上写明:凡年满十六周岁,身体健康,愿意抗日杀敌者,均可报名参军。优先录用退伍老兵、民团成员和有作战经验者。
招兵简章一出,立刻在渝城引起轰动。
“抗日英雄”朱豪的名号,加上前段时间“卖枪事件”的影响,使得不少热血青年争相报名。
更何况,朱豪军的伙食和待遇在川军中一向是数一数二的,这也是吸引许多人的重要原因。
短短三天,五里堡营地外就排起了长队。
阿昌叔负责初步筛选,将那些明显不合格的人筛掉,然后由朱豪亲自过目,挑选最合适的。
“这个留下,看身材就知道是老兵,问问他当过什么兵。”朱豪指着一个站姿笔挺的中年人说道。
“那个太瘦了,不行。”
“这几个年纪太小,先记下他们的名字,让他们回去再长两年。”
朱豪的眼光极为严格,尤其对那些自称有经验的老兵更是要求严格,常常要亲自询问几个专业问题,稍有迟疑就不要。
这样下来,一天能招不到二百人。
“照这个速度,三个月招不满一万人啊。”阿昌叔忧心忡忡。
“不必着急,”朱豪胸有成竹:“消息已经放出去了,接下来会越来越多的,让子弹飞一会儿!”
……
果然,从第四天开始,不仅仅是渝城本地人,连周边县城的民众也闻讯赶来。
到了第五天,甚至有从西康、利州、达洲、巴中等地赶来的报名者。
更让朱豪欣喜的是,不少老兵带着自己的同伴一起前来报名。
其中就有几十名原91军的弟兄,他们是前期被派回后方担任各种后勤工作的,才幸运地逃过了覆没的命运。
“军长!”一个满脸腿伤的老兵激动地喊道:“弟兄们听说您活着回来了,还要重新组建队伍,都坐不住了!我把能联系上的弟兄都叫来了!”
朱豪眼眶一热,沉声道:“好!只要是91军的老弟兄,都留下!”
这批老兵的到来无疑给朱豪带来了极大的信心。
他们大多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,更重要的是,他们对朱豪忠心耿耿。
又过了两天,招募速度明显加快。
每天能招到三百多人,质量也越来越高。
有退伍老兵,有民团骨干,甚至还有一些地方武装的头目,带着一帮兄弟前来投奔。
一个星期过去,朱豪的新部队已经招募了近两千人,其中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占了将近六百人,这个比例远远超出了朱豪的预期。
与此同时,抚恤金的发放也全面落实。朱豪亲自参加了几场抚恤金发放仪式,看着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属领到抚恤金,眼中含泪却又充满感激地看着他。即使心如钢铁的朱豪,此刻也感到一丝欣慰和释然。
这一点小小的成就并没有让朱豪停步,他知道,这只是一个开始。
……
这一天,阿昌叔带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来到了朱豪面前。
少年瘦得皮包骨,却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。
“少爷,这娃儿一直在门口等着,说啥子也要见您。”
“你是?”朱豪打量着这个少年。